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8节(1 / 2)





  过了一会儿,贤妃扶着宫女的手走进来。

  黄太监带着卢青桑起身行礼。

  贤妃果然是个和蔼可亲的人,立刻让他们平身,然后赐座,还说要自在些,不要多礼。

  卢青桑再次入座后,才有机会打量贤妃长得什么模样。

  贤妃长得很白,脸圆圆的如同满月,看着非常年轻,最多二十五岁的样子,任谁也看不出她是个十六岁孩子的妈,养尊处优,保养得好,所以就显年轻。

  她穿这一件家常淡青色的大袖衫,外罩一件蓝色比甲,头饰也十分简单,只在发髻上插了两根碧玉钗,就如同寻常人家的贵妇人一般,一点也不像是高高在上的皇妃。不过,这也让她显得和蔼可亲。

  贤妃笑吟吟看着卢青桑,然后对黄太监说:“公公你看,咱们常说裴同知都二十五岁了,还不娶妻,原来是眼光高着呢。瞧瞧,这新媳妇多漂亮多贤惠。”

  黄太监:“娘娘说的极是。”

  贤妃如同拉家常一样跟卢青桑说话,问她今年多大了,是哪里人。

  卢青桑回道:“回娘娘的话,我今年十七岁了,祖籍是蜀地人。”

  贤妃:“好,蜀地出美人儿。”

  卢青桑低头扮羞涩,“娘娘过奖了。”

  贤妃笑道:“真是个好姑娘,难怪被素来眼高的裴大人看上了!”

  呵呵,在外人眼里,卢青桑无父无母,孤女一个,能被裴琰看到是她祖坟冒青烟,修了十世的福报才得来的。

  自进宫后,人人都觉得她捡到宝了,卢青桑自嘲地笑了笑。

  因为裴琰与卢青桑的婚事是皇帝亲自推动促成,不但让钦天监给算了婚礼吉日,而且还是给裴琰赏赐了聘礼,就连成婚当时也有赏赐,而裴琰毕竟只是一个臣子,这是很罕见的事情。

  故而后宫诸人都对卢青桑很好奇。

  贤妃问道:“听说,你是在市井开食店,卖小吃的,而且生意还不错?”

  卢青桑道:“就是做点小生意糊口而已。”

  贤妃:“原来是真的啊,我还以为是别人讹传的。”

  卢青桑与裴琰的成婚的事情传到众人耳中是这样的,孤女卢氏为谋生,在市井抛头露面卖吃的,锦衣卫大人裴琰偶尔路过,觉得卖吃食的小娘子人美厨艺好,于是就是不顾门第之差,娶了小娘子为正妻。

  兴安伯裴家的事情前段时间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,最后以裴琰脱离裴氏宗族结束。当时人们并没有多想,只是以为兴安伯为父不慈,或者裴琰不孝,然而自裴琰与卢青桑的婚事之后,人们自动把这桩婚事与他从裴家出族的事情联想起来。有人认为是兴安伯不允许儿子娶一个市井孤女,而裴琰冲冠一怒为美人,于是从裴家出族。

  这种说法故事性十足,还夹杂了美人,爱恨情仇更加抓人眼球,深得百姓们的喜欢。

  幸亏后来这婚事,皇帝几乎是一手操办了,相当于他做了背书,才无人敢说什么闲话。

  总而言之,贤妃的表情有点微妙。

  皇帝对这桩婚事持有肯定态度,她肯定不能与皇帝唱反调,非但如此,贤妃还要赞这桩婚事是天作之合。

  随之而来的是物质赏赐,贤妃赏赐了一只白玉镯子。

  卢青桑双手接过,然后谢恩。

  黄太监估摸着时辰,起身道:“贤妃娘娘,臣还要带着裴夫人去储秀宫拜见淑妃娘娘,这就告辞了。”

  一听说是淑妃,贤妃的脸色变了变,也就是一瞬间就变化原来和蔼可亲的模样,“应该的,那这就去吧。”

  裴琰给卢青桑说过贤妃与淑妃之间的关系,五个字,貌合神不合。宫里没有皇后,大皇子夭折,贤妃生的二皇子就是老大,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,本该被封为太子。可是皇上对封太子一事并不上心,有朝臣提这事,他就是不肯立。这就给了淑妃机会,淑妃所生的三皇子聪明伶俐,今年才十三岁,很得太傅们的夸赞,淑妃见朝中没有太子,渐渐上了心,二皇子也不过就是庶子,他虽然是排行最大,但再大再不过嫡子,要是自家能够坐上皇后的位置,三皇子就成了嫡子,也就没二皇子这个庶子什么事情了,因此淑妃也在暗暗发力。

  从长春宫出来,接着去储秀宫。

  储秀宫的淑妃与贤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,贤妃朴实和蔼,淑妃则打扮地富丽堂皇,大红色的宫装,头戴珠玉冠,两鬓各插一柄金灿灿的衔珠金凤簪,手腕上也是红宝石手镯。

  淑妃一双丹凤眼吊起,容貌侬丽,是个艳丽的美人,看年纪比贤妃要小几岁。

  淑妃直接就问道:“可是先去了贤妃姐姐那边,不知贤妃赏赐了些什么?”

  卢青桑拿出玉镯子来,道:“回娘娘,这只玉镯就是贤妃娘娘赏赐给妾的。”

  淑妃的目光落在玉镯上两秒钟,然后看了随侍一眼。随侍会意,立刻捧出一个沉香木盒子,并揭开了盖子。

  淑妃从里头取出一对镶宝金钏,笑道:“这是暹罗国进贡的镶宝金钏,我看裴夫人觉得十分亲切,就将它赏赐给你吧。”

  这对金钏足足有半寸粗,每只各镶嵌各色宝石八颗,灿烂夺目,比贤妃给的镯子不知道要贵重多少倍,卢青桑犹豫,不知道该不该收。

  黄太监是个人精,知道这是淑妃在与贤妃打对台,道:“淑妃娘娘的盛意,裴夫人就收下吧,别辜负了娘娘的一片心意。”

  卢青桑接过镯子,“谢娘娘。”

  淑妃道:“好东西就是要配美人,藏着掖着有什么劲儿呢,裴夫人,你现在就戴上看看吧。”

  卢青桑依言戴在了手上,可真沉啊,幸好不用吃饭,不能夹菜什么的,还是蛮累手臂的。

  今日进宫虽然要磕头,做小伏低,但是真发达了,只贤妃赐的这对镶宝金钏,拿出去卖,怎么也可以卖上千两银子吧,这极大的安慰了卢青桑的内心。

  卢青桑不过就是小喽喽,淑妃自觉没什么话同她说,例行见面赏赐不过就是看裴琰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的面子,现在面也见了,东西也赏了,她觉得没什么事了,道:“想来裴同知还惦记着新娘子,黄公公,你这就送裴夫人回乾清宫吧。”

  就这么样,很快就从储秀宫出来了。

  淑妃直爽,不弯弯绕绕,本来就不熟的人,也么什么废话,卢青桑倒觉得面对淑妃更自在些。贤妃从表面上更加和蔼,十分平易近人,但卢青桑觉得跟她说话累。

  黄太监是个谨言慎行的人,不对两位娘娘刚才的言行举止多说什么,而是默默引着卢青桑往乾清宫的方向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