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6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些正店,每一家背后都靠着皇亲国戚,才能沾手这么重要的生意。

  而今年各地天灾频发,粮食接连涨价,朝廷连赈灾的粮都拿不出来了,在赈灾至于,自然就颁下了暂时禁止用粮食酿酒的规定。虽然不乏有人私底下酿制,但是绝对不敢拿出来售卖。

  从来“物以稀为贵”,连正店都不能酿酒卖酒,可见酒价会涨到什么程度。

  而桓羿手中的这批存货,明显又能为他带来一大笔收入,甚至操作得好,还可能拉拢不少人脉。毕竟好这杯中之物的人,着实不少,尤其是那些自诩风流放诞的文人雅士,没有好久,连写起文章来都没那么顺手了。

  甄凉虽然没做过生意,但要说到这些,那她就太懂了。所以很快就伏案写出了一份如何使用这些存酒的计划,让人送去给了桓羿。

  她是迫切地想做点儿什么,证明自己依旧是有用之身,不会拖桓羿的后腿。

  谁知桓羿看了这个计划之后,便主动到这边来了。

  见到桓羿,她自然是高兴的,但还要按捺住喜意,提醒道,“殿下不是说,这段时日只怕会有尾巴盯着,须得小心谨慎,就不过来了吗?”

  桓羿说,“我来的时候很小心,就这一次,应该无妨。”

  “殿下可是看到我写的东西了?”甄凉放下心来,又问。

  桓羿点头,“倒是有点意思。这件事我已经交代给下面的人去做了,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。”

  甄凉闻言大惊,“此事殿下不是交给我负责吗?”

  “你想做这个?”桓羿笑着摇了摇头,“这些都是细枝末节,我这里有一件真正紧要的事情,本来还没想好让谁去办,如今你出来了,竟是非你不可了。”

  甄凉被他说得提起了好奇心,“什么事这么重要?”

  桓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会儿,才说,“你的身世之秘。”

  “我的……身世?”甄凉差点儿以为桓羿说的是上一世自己在宫外的辗转那些年,但旋即又记起来那些事今生并未发生过,于是一时有些茫然,“我的身世难道还有什么可做文章的地方吗?”

  “你忘了,你并不是贾家亲生,而是几岁时逃难过来的。”桓羿说,“阿凉,你认真想想,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,在那样的年月里,真的可以独自一人逃荒到另一州吗?”

  不要说是五六岁的小姑娘,就是成年人,也有多少死在了路上?灾荒之年人吃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她没有任何自保之力,为什么能好好活下来?

  要说这其中没点儿猫腻,谁都不相信。

  甄凉听他这么说,不由怔住。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些。不是想不到,只是没有必要去想。十几年前的事,已经什么痕迹、什么证据都寻找不到了,再说既然是逃荒,那家境必然十分穷困,家人既然没跟她在一起,多半已经遭遇不测,也没什么追究的必要。

  对甄凉来说,她只想活好当下,谋划未来,对于已经过去的事,没有多少追究的想法。

  这件事里隐藏着其他的真相又如何?她对自己真正的身世,也没有太大的兴趣。

  “我想,路上多半是有人护着你,只是后来出了意外,你才流落到槐树村去。”桓羿继续道,“但即便如此,能在那样的处境里护住一个小姑娘,对方也必然不是普通人。”

  甄凉慢慢回过神来,“即便如此,已经过了这么多年,如今想查只怕也查不出什么了。”

  “倒也未必。”桓羿说,“贾家夫妻当年收留你,虽然给出来的理由也说得过去,但谁也说不准其中是否还有别的缘故?”

  槐树村没有童养媳的风俗,一般人家也不会突然想到这里。贾家的儿子当时刚刚出生,距离娶亲还有好些年,家中只有一个儿子,合家之力也不是娶不起媳妇,为何急着要收童养媳?

  甄凉已经听出了几分端倪,“殿下是不是已经查出了什么?”不然不会无端怀疑贾家夫妻。

  桓羿点头,“当年银州大旱,而宁州就在银州的旁边,灾民往宁州逃也是有可能的。我的人就往银州走了一趟。虽然过了十年,五六岁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人,可是对原本就是青壮年的人而言,十年的时间并不长,他们对当年的事记得很清楚。”

  很多灾民逃荒之后,会在新的地方定居下来。因为大灾之后,朝廷鼓励百姓们定居垦荒,尽快恢复生产,不要成为流民。不过故土难离,总有些人会在灾荒过去之后,回到家乡,因为对那里更熟悉。

  宁州和银州距离很近,所以那次灾荒,返回银州定居的人不少,十年前的事,对许多人而言都是影响一生的大事,自然历历在目。

  虽然因为没有任何线索,很难找到甄凉的家人,但是按照那些人的描述,这条逃荒路绝不是一个小姑娘孤身可以走过去的,佐证了桓羿前面的猜想。

  甄凉可能并不是普通的流民,而她的家人,说不定也还有在世的。有了这样的念头支撑,桓羿自然就继续查了下去。

  只是那些年里,流离失所的人家实在太多,而他连甄凉当年的形貌都说不出来,又没有任何信物,做这件事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
  不过提到信物,又给桓羿提了个醒。

  当时甄凉年纪还小,又大病一场,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,更不会记得身上带着什么东西,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贾家夫妻说的。但当时,她身上就真的什么都没有吗?

  哪怕别的没有,她当时身上穿的衣服呢?上面也可能藏着身世相关的线索。

  可是没有,贾家人没提过,村子里的人似乎也都不知道。

  最重要的是,因为贾家一直说甄凉逃荒过来,他们就收了她做童养媳,所以好像大家都默认她是逃荒到了槐树村。但实际上,根据调查的结果,当时贾家人是从外面把人领回来的。只不过当时逃荒的人确实多,村里其他人以为他是在村外遇到的,自然不会多追问,默认了这个事实。

  所以,桓羿有理由、怀疑,贾家可能隐瞒了跟甄凉身世相关的重要线索。

  他本来正打算派人回去调查此事,如今正好甄凉出宫,桓羿又不希望她这段时间继续待在京城,倒不如就让她亲自去调查此事。

  甄凉被他说服了,也开始觉得这件事情里充满了诸多疑点。

  她并不在乎所谓的家人,多年的流离生涯,她早就看多了世情,知道陌生人也可能给出善意,但至亲也有可能从背后捅出刀子。她这两世人生,失去的、得到的,已经太多,没必要再去追寻所谓的身世、家人。

  可如果是贾家人刻意隐瞒,那就有必要弄清楚真相。至于是否要认亲,到时候再说也来得及。

  可是,让她自己去查这件事,甄凉不免生出几分近乡情怯的念头来。她立刻给自己找到了理由,“京中的事情那么多,我要留下来协助殿下,还是让其他人去查吧。”

  “别人去查,不如你出面有效。”桓羿道,“你如今进了宫,身份已经跟他们天差地别,贾家人见到现在的你,会受到巨大的冲击,而这就是寻找破绽最好的机会。别人去,都没有这样的效果。”

  他多少也能猜到甄凉的顾虑,想了想,又道,“阿凉,不管你查到了什么,都不用立刻做决定,可以先回来跟我商量。”

  甄凉顿时放松了很多,“嗯,我知道。”

  “那就去吧。”桓羿扶着她的肩膀道,“这是你自己的事,总有必须要面对的一天。无论结果是什么,知道了,也就不会留下遗憾。”